邱爺爺本身患有高血壓、中風、糖尿病及慢性腎臟衰竭等病史,109年中風後失去口語表達能力、110年6月身體虛弱食慾不振,送醫後裝置鼻胃管、111年又因尿液滯留感染發燒裝置導尿管,爾後便開始臥床無法起身移位,雙腳萎縮變形,需要家人較多時間的照顧。邱爺爺病後便依靠案次子夫妻照顧,協助就醫往返接送及平日瑣碎的日常照顧,此外又須負擔沉重的照顧費用。雖然邱爺爺還有三個子女,但除了電話聯繫詢問,並未實際返家提供實質的照顧協助或是經濟上的支持,甚至在多年照顧後逐漸出現苛責照顧不周的聲音。
案次子邱先生於園區工廠擔任做二休二作業員,休假日為增加收入兼差擔任美食外送員,面對沉重的照顧工作與醫療費用,邱先生感到身心俱疲。幸而長照服務即時介入,提供居家服務分擔平日部分照顧工作、喘息服務讓邱先生得以休息,逐漸改善邱先生在照顧上孤立無援的感受。
在臺灣傳統家庭裡,照顧者常是沉默、被忽略、有責無權的弱勢,家庭成員的焦點都放在被照顧者身上,鮮少關心照顧者的身心變化及經濟負荷情況,甚至不容許照顧者喊累或表達情緒不滿。如今,長照服務的對象從單純的被照顧者擴展到主要照顧者,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提供心理協談、紓壓活動、照顧技巧指導等等,關心照顧者的生理、心理狀態。唯有狀態良好的照顧者才能提供被照顧者妥善的照顧,方才可以讓照顧的長路持續走下去。